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中国制造2025”是威胁?不公平!

来源:广州日报2018-04-09 17:33:27

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正式拉开序幕。8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博鳌论坛新闻中心接受了包括广州日报在内的多家中外媒体采访。就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影响、持续度、中国如何从既往美日贸易战中借鉴经验及“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分析解读。

谈对全球冲击

问: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受打击的领域的冲击有多大?

答: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去年全球的GDP、贸易、投资、制造业都好不容易从长期低迷的泥潭里拔出来,那么在此时间点上,中美发生贸易冲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世界的影响。

从第一轮30亿美元,到第二轮500亿美元,再到第三轮1000亿美元,看起来数额不大,但这是发生在全球好不容易从低迷走出来的背景下,贸易冲突对全球的信心、预期和未来展望是一种伤害。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风物长宜放眼量,也就是说大国就应登高望远。

谈“中国制造2025”

问: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制造2025”的担忧?

答:过去40年中国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

“中国制造2025”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能够从过去40年为了发展市场经济,从制造代工转向自主的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因为一个大国是不可能永远为全球代工。

通过“中国制造2025”,完成中国从过去40年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为了满足14亿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实施的一个计划,美国人认为威胁比较大,公平吗?不公平!

谈对经济增长影响

问:贸易摩擦对双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有多大?

答:现在应该还是低度影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直接影响还不大。但从历史上的贸易摩擦来看,可能会步步升级。比如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和美国,从纺织打到钢铁,从钢铁打到汽车,从汽车打到半导体,再加上1985年的影响,最后的结果是日本付出了二十年经济停滞的代价。

但中国和日本不一样,原因非常简单,中国是大国,自身的结构是多样性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从这个角度来讲,直接影响不大,但是间接影响和未来态势的发展是否可控?大家一定要注意到,从1870年到1913年,全球化后来因保护主义而中断,后来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美国经济的大萧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保护主义盛行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发生了全球经济之战。因此,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希望全球的贸易投资能保持开放,能创造更多机会。

谈历史应对经验

问:从历史上来看,有没有可供借鉴的应对经验?

答:按照既往美日贸易战的经验,美国所做将使其财政赤字、利率、汇率上升,美国的经常项目和贸易项目的逆差会上升。美国要打贸易战,中国怎么才能做到不为美国买单?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人要“有理有利有节”。